Search

早上的記憶科門診,通常 11時開始。看過所有舊症,一位叔叔緩緩地走進診症室,緊隨其後的應該是他的太太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早上的記憶科門診,通常 11時開始。看過所有舊症,一位叔叔緩緩地走進診症室,緊隨其後的應該是他的太太。

根據記錄,叔叔 78歲,有糖尿病和甲狀腺素缺乏問題,一直在內科門診覆診。年多前叔叔太太發現他記性大不如前,故此最近被轉介到記憶科門診跟進。

「叔叔,你同邊個住㗎?」跟叔叔打過招呼,我先問他一些基本資料。

「我地兩個一齊住嘅。」太太搶着回答。

「咁你地住邊呢?」其實我想了解叔叔大概居所環境,和有沒有電梯直達。

「下面街個楝大廈囉。」

「哦,係唔係租唐樓個啲單位?有無𨋢㗎你個度?」我再問。

「我個度幾十年前買嘅,個時平平地,宜家緊係買唔起啦。有𨋢㗎我個度。」太太答道,叔叔繼續不發一言。

「咁你地有無仔女?」

「唉!醫生,我地就係正所謂百無個啲啦,無人無物無親無故個啲呢,無人幫到手㗎。」太太突然顯得有點激動,眼泛着淚光似的。

「咁叔叔都有你呀。」我嘗試换個角度。

「醫生,你當可憐吓我地,簽張紙俾我唔使錢睇醫生同攞藥呀。我地個啲公援長者生活津貼又攞唔到。」太太說着說着,突然哭起來。

「太太,我地負責評核身體狀況,批唔批到醫療費用豁免係社署話事㗎。」坦白說,醫生也不是萬能的。

「你有無攞長者生活津貼?你户口有無錢?如果攞到高額津貼有機會申請豁免。」我嘗試幫他們想辦法。若夫婦資產低於$235000,可申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。有長者生活津貼,再加上到達某個歲數,可得醫療費用豁免,接受醫管局醫療服務,或拿取藥物都不用付款。

「我攞唔到㗎,我户口個啲棺材本嚟㗎,慳埋慳埋唔可以亂用㗎。」簡單說,她意思即是兩老積蓄多過廿幾萬。又說實話,生活在現今香港,兩老相依為命,廿幾萬積蓄亦不算多。

長者生活津貼不合資格,綜援也不用想了,綜援資產上限是 $50000。

「不如我問埋其他嘢先,呢個一間再諗辦法呀。」見問題難以即時解決,我還是先處理記性問題。

「佢以前做乜工㗎?」我再問。

「佢做小販嘅,幾十年前攞落個牌,咪宜家仲做緊攞。」

「但係又話佢記性唔好嘅?佢做唔做得掂?」

「做唔掂㗎。」太太反應甚大: 「佢呢一兩年成日講完啲嘢又唔記得,試過人地俾一百蚊買嘢又找番一百蚊俾人呀,好彩我係度呀,咁蝕法點得呀。有時話落貨又唔記得。唉,根本佢做唔嚟㗎。唔俾佢做佢無細藝又唔係辦法,仲衰。啲客係由細幫襯佢先特登同佢買吓啲豆豉、梅菜咁。。。」

一邊說着聽着,的確能感受到他們的困難。生活捉襟見肘,能力又大不如前,太太辛苦,叔叔亦不容易。

問完症,檢查過後,我再問太太:

「咁傷殘津貼個啲你攞唔攞,不過坦白佢仲做緊嘢係有啲尷尬。」我很坦白。

如果長者由醫生評核有身體缺損而影響生活和工作能力,可以申請傷殘津貼,每月會得到$1835。

「我唔係話佢傷殘要攞傷殘金,我淨係想睇醫生攞藥唔收錢,每次嚟覆診都唔小錢,人地話你寫張紙就唔使俾錢,醫生你幫吓我地啦。」生活上已經很勉强,當然希望盡量省得幾多得幾多。

在香港,没有資格領取綜援的老友記,未必代表生活是很富足的。要達到領取綜援的標準,要求相當高,要從正途跌入這個安全網並不容易。基層市民的生活仍然是困難的,尤其現在物價絶對不低。

我轉介叔叔見社工,看看有沒有其它可以幫忙的。

安享晚年,除了身心健康外,經濟穩定其實也是重要的一環。究竟幾時我們才可以有一個完善的退休保障呢?


Tags:

About author
http://books.mingpao.com/cfm/bookinfo.cfm?CategoryID=43&TitleID=4402 http://books.mingpao.com/cfm/books.cfm?Path=editor_323.htm
每日遊走醫院的大夫,很多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希望跟大家分享
View all posts